当前位置:首页 > 报刊推荐

数字报—《河南戏剧-王红丽》

 


   王红丽,1980年考入洛阳地区戏曲学校,1985年毕业分配至河南省豫剧二团,200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现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中宣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3年,王红丽创办了全国首家省级民营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建团27年来,先后创作了优秀精品剧目《铡刀下的红梅》《风雨行宫》《花喜鹊》《美女涅槃记》;在传统戏的基础上改编了《五凤岭》《刘庸下南京》《泪血姑苏》《三更生死缘》(三本连台)、《春秋配》《骨肉恩仇》《大明皇后》,继承了《抬花轿》《三哭殿》《穆桂英下山》《五世请缨》《孟姜女传奇》《下陈州》《包青天》等优秀传统剧目;剧团阵容整齐、行当齐全、装备精良,拥有流动舞台车、大货车、大客车和国内一流的灯光、音响设备;全团上下团结敬业,体现了“台上一棵菜,台下一家人”的团队精神;长期深入基层,服务农村,年均演出400场以上,足迹遍及豫、鲁、皖、苏、晋、冀、陕等省广大工矿、农村、城镇,演出场次8000余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并多次赴北京、天津、深圳及台湾、香港、澳大利亚参加重大赛事及展演活动,共获省级及以上各类奖项90多次。1995年,剧团被河南省人事厅、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特别贡献奖”的光荣称号,被誉为全国“民营剧团的一面旗帜”。
 
  王红丽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功底坚实,文武皆能,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她广采博学,学习继承各大艺术流派的演唱技巧,汲取豫剧各地域分支的声腔特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及表演艺术风貌。著名戏剧评论家马少波先生题诗赞曰:“阎韵陈姿两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传京蓟,急管繁弦惜少年。”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题诗赞曰“敢于弄潮”。
 
  从艺40年来,王红丽致力于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先后在《春秋配》《司文郎》《泪血太行》《一品夫人》《僧尼浪漫曲》《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铡刀下的红梅》《五凤岭》《花喜鹊》《三更生死缘》(三部连台剧)《泪血姑苏》《大明皇后》中领衔主演。1986年,王红丽以《春秋配》《秦雪梅》《泪洒相思地》三剧成名,被观众誉为“豫剧小皇后”;1988年,以主演《司文郎》一剧获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同年又获首届香玉杯艺术奖;1994年,以《风雨行宫》的精彩演出,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1995年,她演唱的MTV《抬花轿》获央视95“花城杯”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金奖,同年又获文化部主办的“金三角”戏曲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1996年,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青年人才鼓励奖,同年获首届中国豫剧节优秀表演奖;2002年,以主演大型革命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一剧,荣登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成为全国豫剧界第一位“二度梅”得主,同年又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2003年,《铡刀下的红梅》荣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2004年,王红丽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首批“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2006年,荣获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和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共同举办、完全由听众投票产生的“叱咤中原——河南戏曲演员排行榜”年度十大演员最高奖“梨园之星”奖;2007年,《铡刀下的红梅》入选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08年,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王红丽被授予“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被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同年,《铡刀下的红梅》参加第十届亚州艺术节示范演出;同年,被评为“郑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人物”;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元宵节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铡刀下的红梅》先后被中宣部、文化部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献礼演出剧目进京演出,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进京献礼演出,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全国改制院团和优秀民营院团进京展演”活动,并入选河南省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进京演出;并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剧电影,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影片,在全国放映。2011年,王红丽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13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河南调研,观看了《铡刀下的红梅》,亲切接见王红丽; 2012年,主演的《大脚皇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戏曲电影;2012年,王红丽主演的两部电影同时获得电影金鸡奖提名奖;2014年,创作主演新编历史剧《大明皇后》,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参加全国南北片调演展演、“中国豫剧北京展演月”、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王红丽荣获表演一等奖,剧目荣获文华大奖,入选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2016年,王红丽参加全国第十届文代会、第九届剧代会,为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演唱河南坠子节目,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17年,主演的《花喜鹊》拍摄为戏曲电影,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2007年,王红丽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抬花轿》,2017年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剧组赴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抬花轿》,并且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表演豫剧,受到热烈欢迎;2019年金秋十月,王红丽应邀赴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参加“金秋夜”大型交响音乐会,唱响豫剧《花木兰》经典选段,为豫剧的传播做出积极努力。王红丽先后参加在京召开的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文代会和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剧代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多次采访报道王红丽和她的小皇后豫剧团;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十套、十一套节目多次播出王红丽专访和主演的剧目;多次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办的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中秋晚会、“红旗飘飘庆七一”晚会演出;河南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多个栏目分别为王红丽制作播出专题报道和专场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国戏剧》《河南戏剧》等各大媒体多次发表专题报道及评论文章,对王红丽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称其为“河南豫剧界的领军人物”。
 
  40年来,王红丽始终坚守在戏曲舞台上,坚持继承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豫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